Page 52 - 菊畹村史
P. 52

可见菊畹村在清朝一定时期内,是一个有文、武人才之村(见附表五)。

              但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 1820 年)立的张氏四世祖张天贵墓碑(张卒


              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18 年),下推至 1949 年村解放时的百多年间,

              我村张氏祖先们的后代及村的其他族姓为何就没了文化,村成为文盲


              村。按理说,张氏立庄科后一世至四氏是有文化知识之人,他们知道

              让后代读书学知识这个道理。可惜的是村的文化人,自清嘉庆后的某

              期间就断了档,且村张氏人口大幅锐减,这“原因”已成为历史之谜。


              村其他族、姓是否存在人口锐减情况,特别是彝族,无依据与传说。

              民国三年(公元 1914 年),村张氏四世祖张天常之孙为其祖立碑,碑


              显示他是一位(清朝)武庠生。如此说,张天常是一位文、武庠生。

                    进入民国末期,菊畹村初识几文字的有识之士张保洪,将自己的

              长子张石恩,送到吉双乡村亲戚家寄读书(私塾)4 年;之后张保华、


              王朝真出钱从中枢总村请了一位段姓先生(私塾老师)来村中教书,

              村民张石芳、张石学便在那时上学读书至 3 年级,该老师走后他们又

              到毕块村读了一年书。张石恩、张石芳、张石学是吉湾村解放时村有


              文化的三人。

                    刚解放后,王朝真、杨保娣夫妇,第一个把小儿子张石平送到陆

              良寨村去寄读书至小学毕业,之后张石平被乡保送到县农中读书(校


              址:挨来村)3 年,后因泸西划归曲靖专区,农中搬迁陆良,他没随

              校去继读书而肄业。解放后第二个把孩子送出村读书的是张明山,他


              以自己没文化亲身经历的苦楚,坚定送子读书的决心。刚解放,为“过

              年”增点气氛,他买来红纸写对联,但村又无人会写,年腊月三十早



                                                    — 48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