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菊畹村史
P. 53

上便到邻村请人帮写,那天到请写对联人家后,帮他家舂了一天粑粑,

              天晚了人家才帮写,回家贴对联因天快黑了光线差,还贴错了一边的


              (贴倒了)。没文化的切肤之痛,不能再让下代人重复,之后他将适龄

              读书的儿子张时能,送到阿勒村亲戚家读小学至毕业。后张时能考入


              泸西一中读初中,考入弥勒读高中(弥、泸两县仅有一个高中班)、考

              入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前身)读大学至毕业,他是我村的第

              一个大学毕业生,也是今三塘乡解放后的首位大学生。


                    解放初 50 年代,村缺的就是文化人,怎样解决村中孩子读书,当

              时村干部张石学、杨自先、余天良商议统一以村“党小组”决定:村


              办学请老师。为此特聘请了中枢(县城)初中毕业的田美玲来村教书。

              1955 年,我村自民国以来第一所小学开学,李学文、张石成、张建兴、

              张石尧、张石存、张玉芝、张会仙、张石祥等年龄参差不等的 10 多人


              入学读书,教室就设在张石恩老宅四合院大门一侧耳房内(后移到大

              房子楼上)。老师的报酬由学生“凑分子”分担。1958 年田美玲结婚

              迁出泸西,教书工作便由刚回村的张石平接替,他也成为领工分的教


              师。村首班学生四年级毕业就转湾半孔小学,其期间属全国性的三年

              自然灾害期,多数同学又先后离校回家参加劳动。50、60 年代是文化

              人最匮乏的年代,我村设立小学首批入学孩子仅张石成读完小学进入


              泸西中学读书,两年后因家庭困难、缺劳动力又辍学回家,他也是我

              村 60 年代初首位初中级肄业生。1974 年起,张石成又在村小学代课,


              80 年代期间转为公办教师,他也成为村第一届小学生中的首位公办小

              学老师,后他调湾半孔小学及三塘乡中心小学(柴村)任校长[8]。



                                                    — 49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