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菊畹村史
P. 56
自 70 年代中期之后至今,我村多人分别从泸西中学(改一中)、
三塘中学、泸西职中、泸源高中毕业。毕业后的学生,有的回村务农,
有的又考入技校、中专、大专院校读书,他(她)们分别完成学历,
又分别走向教育、医疗、企业(事业)、公安、党、政、群部门工作。
我村自 50、60 年代有人外出寄读书起,之后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
持续提高,90 年代后期,连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小孩也进“学前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2012 年国家对生
源缺乏、办学条件差,实行就近合并政策,我村村小也属合并之列,
同年村小学正式停止办学,学生全部转到湾半孔中心小学读书。
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曾在村受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至今仍留
在村,辛勤地在土地上耕耘的他们。他们曾是当年从村小学走出来现
为人父母之人,他们在注重对子女教育的同时,也注重把科技方面的
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种地,并在实践中创收,获得经济效
益后,又转来扶持自己的子女们读书。我村重视对后代教育,有解放
后村前辈们的重视奠基,也有村小学毕业的“后来者”们做出的贡献。
菊畹村解放后由于重视教育,自 70 年代中期起,初中毕业生基本
普及;进入中专(高中)、大学读书人增多,村的初中、中专(高中)、
大学生人数与条件相似不大的邻村比都多。在继续受教育方面,村史
无前例地有了大学毕业后赴泰国读书的余红标;有大学毕业后续读研
究生的张永康;有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又读完在职研究生的张金。
新中国成立后的菊畹村,读书获知识、求知若渴,是村一代代菊
畹前人对后人的希望,更是前者为后者创造学习条件的无私付出。重
—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