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菊畹村史
P. 55
光荣、李红俊、饶小所、刘家修、饶家才、饶汝兵、高正华。这十八
位教师都是我村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是传授文化知识、为基础教育作
出了贡献的人。
1969 年因“文革”原因已 3 年未招生的泸西中学恢复招生,我村
张建国由村,张世和、张时新由陆良寨小学(附中)分别进入泸西中
学读书,1970 年三人初中毕业(注:本届初中一年制;因文革原因各
完小学办附设初中或农中)。张世和、张时新在校继升高中读书,张建
国毕业回村后于 1971 年进入公社五小厂并学汽车驾驶。80 年代初,
五小厂解散他转三塘公社开小车,他也是我村的第一位汽车驾驶员。
1972 年 7 月张世和、张时新从泸西中学高中(共 7 个班)毕业,
次月二人被新建中的县氮肥厂选招进厂(张世和 1984 年由“工转干”,
1985 年被调入县劳动人事局;张时新在厂办公室期,1999 年他尝试以
个体方式进入市场化肥营销)。
1970 年前,村因缺文化人,选个当生产队会计的人也仅能从村第
一批小学未毕业的人中选择,由于知识受限,他们当会计非常“吃力”。
文化的重要性,从村干部到村民家庭都认识到“只有读书,有知识了
才能改变农村面貌,进入新社会不能再让孩子做睁眼的瞎子,再苦再
累都要让孩子上学”,重视读书是来自村民的自我认知,自我要求。私
下村民们互不攀比什么,比的是你家的娃娃去读书了吗,读到哪年级,
这种要去读书的风气形成在村民中潜移默化。重视教育,也逐渐形成
了我村的一种良好风气,这种风气也是菊畹村良好的村风之一,这种
朴实的理想境界,为村的教育发展和拓展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
—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