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菊畹村史
P. 50
粮食增产,多数人家都能养一头猪了,再到后期,有的农户养 1~2 头
或养母猪。自 1956 年起至 1984 年间,国家对农户杀肥猪实行的是“购
留”各一半政策(即杀一头猪,除了猪头、脚、内脏自留外、肉要交
一半给国家)或“购三留七”等政策。在相对困难的那些年代,每年
年底能杀过年猪的村民,也是经过了没有到少数几户,再到大部分人
家都能杀过年猪这一过程。1985 年 1 月国家取消生猪派购,加之已包
产到户,各农户粮食有余,村民养猪积极性高涨,政策又允许多渠道
经营生猪,可实行议购议销,杀猪也不须再交猪肉了,这样一来市场
猪肉供应进入市场化,随之取消了凭票购肉。农村养猪也逐步进入饲
料喂养,生猪出栏率提高,村民也可随时在市场买到猪肉。
农村医疗一直是一个受群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日常生活
中人们常遇到的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1969 年,村由原来的两个生产
队合并为一个生产队。合并后原二队会计张石尧被抽去参加县“赤脚
医生”培训班学习(注:赤脚医生指没有固定编制,亦农亦医,忙时
务农或白天务农;农闲时或晚上行医的“半农半医”医生。业务受乡
卫生院领导和医护指导),学习结业后回村承担起村的赤脚医生工作。
1975 年他被抽到湾半孔中心小学去担任校医 3 年(兼村医),随后他
转入自学中医。经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1996 年他参加红
河州中医资格考试,并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
自 1978 年起,村的一般日常医务工作由熊绍纪负责,后随着本人年龄
增大,1996 年放弃村医务工作。之后,村就无人接手该工作,村民生
病都自行前往中枢看病。
—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