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散文《泸西记》
P. 151
一片汪洋,俗称海子,即今中枢坝子。
城南矣邦池中,主要有三山矗立。最南是蝠岛,即现在黄草
洲前蝙蝠山,形如蝙蝠展翼。池东是泸西第一座佛寺——广福寺
所在之处,叫灵龟山。它形似“灵龟出匣”,有“东寺晓钟”胜景;
池西有山横若翠屏,即翠屏山,为城池案山,此即“面屏”。旧
时曾建文笔塔于其上,因此又叫文笔山。文笔塔于 1931 年被拆毁。
此山为县城案山,形似鳌龙。山之西似鳌龙昂其首,即鳌岛,现
存魁阁于其上。八腊祠处于鳌颈。
“山主富贵水主财”、“地理之道,山水而已”、“未看山
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吉地不可无水”。可以说,泸
西城池的选址和建设,如莲花似佛珠的九峰环抱城池,矣邦池中
福禄寿三星拱照,真正做到观山识水,坐北朝南,坐守福地,藏
风聚气。
泸西城池位居九华山麓中央,山体厚重,是为厚土;左青龙,
右白虎,青龙高耸,白虎低圆。“迎气生气”:左青龙属木,右
白虎属金,前朱雀属火,后玄武属水。金、木、水、火、土五行
齐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完整。翠屏案山、五峰朝山,
端庄秀丽,远近适中;矣邦池内,龟山鳌龙,蝙蝠展翼,水聚天心;
九溪山南北横卧,关锁龙气。
岁序更替,沧海桑田。正因为泸西是典型的“漏江”喀斯特
地貌。在夏秋之际,水流积滞,“涨以旦夕,消以岁月”,形成“周
遭三十余里”的天然湿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以农耕为主
的中枢坝子,洪水无异于猛兽。在挨地方,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
“若三年不遭洪涝,老母猪都能带金耳环。”说明海清河晏、风
调雨顺年景的生活富足。所以,根治浩浩泸川,造就万亩良田,
解决中枢坝子周边百姓的温饱问题,成为历代当政者及周边百姓
之要务。明代广西府知府坐镇泸川尾闾,现场办公,掘塘打捞浪
渣,以防堵塞海眼,并挖掘众多落洞,疏导水流。在西大河及东
子河上流,兴修永惠坝和永利坝。特别是解放以后,修建白水塘、
老干洞等蓄洪设施,开挖西大河,东子河、中大河,疏导洪流,
- 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