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散文《泸西记》
P. 150
陈度、詹保善,或诗或词,亦书亦画,芳馨邑里。《菊谱新诗》,
天下一菊,绝无仅有,是“文甲滇藩”的风范和标识。
旧时泸西县的城池格局,显山露水、山环水抱,充分体现了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中“山环”、“水抱”、“面屏”的特点。自
明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 年)广西府改土归流以后,在矣邦(今
龙甸)和生纳(今胜利)二村之间,始筑土城,后经修葺扩展,
至康熙、乾隆之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砖石的城池。她坐北朝南,
屹立于九华山麓,城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漪澜涟涟,鱼跃虾戏;
城后鹤岫浮青,九峰并峙,草林葱茏,景色诱人。城东为东华山脉,
重峦叠嶂,奇伟壮丽,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旧时有“东华积雪”,
“紫薇胜景”、“五峰水月”等景观。城西有西华山脉,高列如屏,
直亘南去。
中国传统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气之来有水以导之,
气之止有水以界之”, 九华山连接东华山和西华山,势如莲花,
圆若贯珠,横列郡后,为泸西城池主山。九华山之东是环浦山(就
是现在的长山和大山),双峰屹立,为城池左翼。其下为火焰山,
再下为石马山,连接灵龟山,如伸左臂,环抱东城。九华山之西
为铁龙山,徐霞客说此山“山石嶙峋,为滇中所无”;再南下为
法果山(即现在李家村及加油站后山),连叠二峦,体势端凝,
为西关来龙,两山如伸右臂,环抱西城。九华山及东西环山,如
同一把“金交椅”,回合环拱泸西城池。此即“山环”。
城东有皮家大龙潭,流经东子河;城西有泸源之水,流经西
大河,皆从地穴而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描写的那样: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旧时两水甚巨,
如两条玉带环绕县城。此为“水抱”。
在 1970 年 6 月工农隧洞打通之前,东西两河汇于城南矣邦
池(又称龙甸海)。矣邦池之南,是 30 余里浩浩泸川。流水至
尾闾知府塘,为九溪山所阻,从海门洞、官洞、小黑洞、臭鱼洞
等海眼石穴泄咽,又从永宁、小江等冒水洞流出,至南盘江。此
即为“漏江县”得名之缘由。东、西华山和九华山、九溪山之间,
- 1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