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散文《泸西记》
P. 102

“秀山”之名,不知始于何时,却与这座山的气质完美契合。
后来改称“钟秀公园”,更添了几分灵秀之气。漫步山间,见到
“灵石钟秀”“钟山之英”等石刻,每一笔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从明代的“秀山远眺”到清代的“钟秀清风”,名字的变迁中,
藏着多少文人墨客的眷恋。

      最早为秀山留下文字印记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638
年,他曾在万寿寺(西寺)小住,于游记中详细描绘了秀山的景致。
雨后初晴的日子,他登上秀山,只见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极目
远眺,南面的矣邦池碧波荡漾,三座小山峰如翡翠般点缀其间:
灵龟山静卧湖中,文笔峰直指苍穹,翠屏山横立如障。山脚下,
伏波将军庙与张继孟祠前后而建。

      张继孟是明朝末年的广西府知府,1632 年,阿迷州土知州普
名声叛乱,率部围困府城。危急时刻,张继孟挺身而出,率军民
在城隍庙坚守拒敌。传说他曾梦到伏波将军托梦,指点破敌之策,
最终果然击退叛军。两个月后,他更是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凭借
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招降普名声。当地百姓称他为“舍命王”,
为表感激之情,特意为他修建生祠。关于普名声的死因,史料记
载不一,《徐霞客游记》称其病死,而《明史》则记载是被张继
孟设计毒死。无论真相如何,张继孟保境安民的功绩,永远镌刻
在泸西的历史中。如今,伏波将军庙早已无迹可寻,唯有张继孟
题写在阿庐古洞洞额上的“奇观”二字,依然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南明时期的广西府知府包嘉允,是第一个系统描绘泸西名胜
的人。他首次提出“府治八景”,其中“秀山远眺”最为人称道。
在他的笔下,秀山“崚嶒竦秀,多怪石玲珑,蘅蕙丛生”,登上
山顶,可见“诸峰森峙,环列穆如”,远处大泽茫茫,沙渚云汀,
飞鸟掠过水面,四季景色变幻无穷。他感慨道,自明朝设府以来,
这片土地历经两百余年教化,人文蔚起,可见山川之灵,终不辜
负有心人。

      雍正年间,名士李绶在《钟秀山记》中,将秀山的地理脉络
与人文风情娓娓道来。他写道,秀山虽小,却地势高耸,登之可

                                  - 100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