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散文《泸西记》
P. 106
兵荒马乱,村民逃亡,太平寺日渐荒废。逸圃名士李佐明与杨汉倬、
陈王廷、全伍伦等,会同祥云、心白两位僧人,在天马山麓寻得
吉地,募捐迁建三间大佛殿,命名“香泉寺”。此后,在明末知
府包嘉允、清初知府万裕祚等官员乡绅资助下,两厢房、观音大
士楼、伽篮殿和子孙殿相继落成。历经数年经营,香泉寺规模初具,
人气渐旺,香火鼎盛,声名远扬。
明清以来,天马山香泉寺吸引了众多文人隐士慕名而至。有
修道成仙的唐文显,以《菊谱新诗》传世的陈王廷,还有李佐明、
杨汉倬等文人名士。他们在此放浪山水,吟诗作赋,留下无数传
世佳作。知府包嘉允首次将“天马香泉”列为广西府八景之一,
并撰文描述:我住在广西府数月,饮泸水而觉甘甜,喜此地民风
淳朴、事务简约,常探寻幽美奇险之景。一日,沿府城南山而行,
发现天马山胜景。香泉寺旁,泉水潺潺,自石洞涌出,饮之清冽
甘甜,更胜麻姑泉。香泉之上,石壁陡峭,长藤古树遮蔽;靠近
溶洞,凉气袭人,传说洞内有蛟龙,每至雨天便兴云布雨。唐代
孟郊任溧阳县尉时,常骑驴至投金濑胜景吟诗,我虽才能不及古
人,但性情孤僻、事务清闲,能与知己登高赋诗,优游山水,内
心所得已超古人。至于饮贪泉觉凉爽、饮伯夷盟水治贫困之说,
我或许可免。言罢,众人于香泉旁摆酒共饮,尽欢而散。
在众多诗文中,清初全五伦的《天马山香泉寺记》描写最为
详尽优美:“郡南十五里,有山屹然,曰‘天马’,实据溪山之
胜。半山有岩,岩下有洞,洞出流泉,碧清莹洁,士大夫饮而甘
之,榜曰:‘香泉’……”文中描绘了香泉寺周边山水相映、亭
台楼阁错落的美景,以及人们在此耕读、休憩、聚会的和谐画面。
而戴业贤的《天马山赋》辞章华美,将天马山的雄伟秀丽与香泉
寺的清幽雅致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外,张瑞、苏霖泓、魏光帛、
张家骥等文人也留下了众多描写天马香泉的诗作,从不同角度展
现了这里的独特魅力。
李佐明、全五伦、陈王廷三位隐士,虽生活于明末清初,却
以各自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李佐明乐善好施,首捐金迁建
- 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