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散文《泸西记》
P. 70

人提供食宿。府城“中枢”也因此有了“通河会馆”“江西会馆”“山
西会馆”“陕西会馆”“马店”“马草街”等名称。直至今日,
泸西的大多地名,依旧以“铺”“哨”“堡”“塘”等名称沿用
至今。“头塘”“二塘”“三塘”,作为崇山峻岭间驿道上用于
警报匪患的“塘火”之地,如同其他铺哨一样,吸引了众多人气,
进而逐渐形成了村落。

      在长达 2000 年的漫长岁月里,泸西古驿道如同众多的驿站
铺哨一般,一直默默无名。但在最近十年间,随着“茶马古道”
的南延东伸,经探究发现,泸西的古驿道,同样是中国西南地区
至关重要的交通路线。广西府,作为云南的八大土府之一,在历
史上曾是沟通两广、两湖和云南直至西藏地区以及南亚、中亚各
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泸西古驿道在滇东南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
旋、交错延伸,铜币、食盐、两广的茶叶和江南丝绸是它承载的
主题,马帮则是穿梭其上的主角,这里是来来往往的民间国际商
贸通道,更是滇东南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而
吉湾,这个踏入大山的古老村寨,其作为长亭短亭的休憩作用,
想必在往昔一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
      一日,我无意间翻阅民国年间编修的《泸西县志稿》,在《区
域》一章中,赫然记载着村名“菊畹”,正是如今的吉湾。那一
刻,我不禁轻呼一声,仿佛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菊畹,这个远
离城市喧嚣的村落,竟是如此隐逸而充满诗意。我愈发好奇揣想,
它究竟是何时、由何人命名的呢?它的渊源,莫非来自屈原的《离
骚》?毕竟《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
餐秋菊之落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
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翻译成现代文便是:“(我)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
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我种了九畦兰花,百亩蕙草。还种植
留夷、揭车、杜蘅、芳芷等香草,期待这些香草枝叶繁茂,等时

                                   - 68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