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散文《泸西记》
P. 72
冷淡能全峻洁身”,《粉菊》中的“家寒只许留清白,有甚铅华
上脸来”,则是他孤高傲岸、玉壶冰心的自我写照。而“闲催玉
兔敲灵药,济困扶危不费钱”以及“公道世间惟白发,佛爷头上
不曾饶”,是他对世风日下和人生苦短的有力呐喊。他的诗词新
意雅致,含蓄凝练,寄托深远,时人赞誉他“濡墨则云烟满楮,
风流美比晋唐;功深雪案,吟咏佳称李杜”,评价极高,其诗作
抄传甚广。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陈王廷在故里寿终正寝,
享年 81 岁。泸西为纪念这一杰出的民间诗人,立“陈菊潭先生
故里碑”,并将其所在的“阿梭白”村名,改为“百菊”。
以一种花为题,吟诗百首成卷,且每一首菊花诗对应一种菊
花品种,放眼古今中外文坛,陈王廷堪称第一人,因此人们称他
为“中华第一菊花诗人”,称《菊谱新诗》为“天下一菊”。
如今,在阿庐文化中心广场一侧,刻有《菊谱新诗》碑林。
53 块洁白的汉白玉石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绿的草坪上,宛如
一册册厚重的书简,静静向人们展示着泸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菊畹的菊花,顺着三塘古老的驿道,从陈菊潭的诗歌中一路
走来,摇曳生姿,芳香四溢,开遍了整个阿庐大地。
你瞧,那漫山遍野、满坡满畦盛开的皆是菊花,粉红的灯盏花、
洁白的除虫菊、金黄的万寿菊,如今这三朵菊花,既是泸西建设
高原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也是泸西农民的致富之花。
三
去过菊畹的人,除了陶醉于高大挺拔的风车、郁郁葱葱的森
林等秀美乡村景观外,还一定要去农家乐品尝一碗“绿色”农家饭,
喝一碗“药膳”养生汤,更不能错过逛逛张云红的“百草园”。
张云红是土生土长的菊畹人,他被大家称作“老东山上的袁
隆平”。屈原喜爱种植香草以修养身心、成就美名,陶渊明和陈
王廷钟情种植菊花以怡情养性,而菊畹的张云红却热衷于种植药
草来发家致富。在他的引领下,菊畹众多群众依靠种植中草药走
上了致富之路。在菊畹的示范带动下,高寒山区的许多农民也纷
- 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