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散文《泸西记》
P. 77
个孤独的行者,向着未知的远方探寻。一路上,他走过天马山香
泉寺,或许也曾与陈菊潭一同沉醉于那百种菊花的缤纷世界,吟
诵着陈菊潭的《菊谱新诗》,感受着尘世中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当隆慧来到九溪山前,眼前的景象让他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松风阵阵,似大自然奏响的悠扬乐章;鸟语声声,如灵动的音符
在山林间跳跃。他站在罗岩溪处,极目远眺,但见群山环绕,九
条溪涧蜿蜒流淌,恰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这美景,让他不禁
联想到佛陀讲经的祇园精舍,仿佛能容纳千百信众聆听佛法。他
的内心瞬间被一种笃定的力量填满,他深知,此处便是他寻觅已
久的心灵归宿。
于是,隆慧回到泸城找到李先生,问道:“可否借贫僧一袈
裟之地?”李先生毫不犹豫地慨然答应。这份慷慨,不仅是对隆
慧的信任,更是对这片山水与佛法缘分的成全。
隆慧与九溪山,想必是有着前世的羁绊,不然,怎会跨越浩
渺泸川,风尘仆仆赶赴这场与它的约定?自此,在那爬满藤萝的
岩石之下,隆慧带着弟子智谦,开始了艰辛的拓荒之旅。他们斩
草开荒,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草庵。从此,这里便成了他们修行与
生活的地方。在这清幽的山林间,隆慧一边化缘修行,一边写诗
著文。九溪山的绝美风光,宛如无尽的灵感源泉,赋予了他的诗
作如清澈溪流般灵动鲜活、恣意畅然的特质。而九溪山,也因隆
慧的到来,从此充满了浓郁的诗韵与禅意。
历经长达十四年的辛勤劳作,日夜不懈地修行,隆慧终于建
成了寺院,并题写匾额为“万慧寺” 。这座寺院,不仅是他修行
的道场,更是他精神的寄托。然而,关于隆慧的生平,史料记载
却极为稀少。乾隆《广西府志·仙释》仅简单记载:“隆慧,开
建九溪寺。工诗咏,著有《语录》,年九十余卒。” 寥寥数语,
却难以涵盖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今,在寺后竹林中,隆慧的墓塔尚在,立于康熙癸巳年
(1713)十月。墓塔座北朝南,砂石质。占地 2.5 平方米,塔高 3.26
米,由座、身、剎三部分组成。须弥座呈八角形,有浮雕,为缠
- 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