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散文《泸西记》
P. 66
骥也在《翠屏秋水》中写道:“湖山如砥四垂天,阵阵微风拂晓烟。
石嶂高涵明镜里,清波红树两争妍。”……
畅游在古人的诗文中,再远观近看泸西县城的山水,不得不
惊叹泸西先辈们选址建城的睿智,这里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县
城背后群山连绵,东边的骑鹤山高耸入云,四山环绕拱卫;西边
的铁龙山山石嶙峋,姿态万千;发果山两峦相连,庄重沉稳。城
北的九华山九峦并峙,宛如莲花花瓣,又似串串佛珠。城东北的
秀山,前可俯瞰湖水,后可饱览翠色。城西的西大河源自阿庐洞,
城东的东子河出自江头村皮家龙潭及坝心龙潭,东西两河在神树
坡头汇聚,流入知府塘。每当秋水泛滥,知府塘的海门洞难以容
纳,城南 30 余里便会一片汪洋,这片水域名叫泸川,俗称海子,
其中最大的湖便是龙甸海,也叫矣邦池。
如此风光秀美、人杰地灵之地,在府城周围衍生出了“钟秀
清风、鹤岫浮清、阿庐古洞、翠屏秋水、五峰水月、东寺晓钟、
天马香泉、东华积雪”等“泸西八景”。从包嘉允开始,这些胜
景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被描绘得美轮美奂、婉约动
人。
然而,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数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和人事变迁,
让翠屏山变得残缺不全,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也随之消逝。
上世纪六十年代,打通知府塘工农隧洞这一举措,虽解决了中枢
坝子、挨来坝子十年九涝的自然灾害问题,却也让“矣邦池”和“海
子”消失不见,“翠屏秋水”的美景也从此成为绝唱,一脉相承
的山河画卷就此残缺。
水落石出后,泸西人纷纷来到翠屏山,开山炸石、挖土窑、
烧石灰、卖公分石。山上溶洞里造型各异、晶莹剔透的钟乳石被
敲断,被人们搬回家做盆景。1992 年 11 月的一天,这里还挖出
了古生物幻龙化石,其四肢、躯干、尾巴清晰可辨,后被地质队
的王理邦收存。直到 2000 年前后,翠屏山上仍是人头攒动,炮
声隆隆,铁锤飞舞,嗑石机日夜轰鸣,山体被不断蚕食。我只能
在心中呐喊:“住手,住手……”可这声音微弱而无力。当翠屏
- 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