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散文《泸西记》
P. 63
色油纸伞,在绵绵秋雨中开启了他的考察之旅。在后来的十天里,
他游历了广西府城及周边的山水,写下了十篇日记。泸西何其幸
运,翻开徐霞客的《滇游日记》,开篇便是对这里的记载,只可
惜此前的日记都已遗失,成为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在他的《日记》中探寻翠屏山的过往。
八月初十中午,雨过天晴,他走出寓所,一路观赏着盛开的菊花,
来到了广西府城东北的秀山。只见秀山上古木参天,山石嶙峋,
鸟雀在枝头欢快鸣叫,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秀山之巅,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往前俯瞰,矣邦湖水碧波荡漾,浩浩荡荡;
往后仰望,九华山山峦圆润如串珠,横卧如屏,满目苍翠。广西
府城南临矣邦湖,湖水中耸起三座山峰:东边是广福寺所在的灵
龟山,形似乌龟浮游水面;中间的文笔峰最小,宛如一座塔,后
来人们在此建塔(徐霞客记述的“文笔山”,后来改称“印山”,
位于灵龟山和翠屏山之间,因山形酷似一颗印,文笔塔恰似印把
子而得名。上世纪 70 年代,印山上的文笔塔被拆,山体被挖平,
如今一座孤零零的房屋矗立在田野间);西边的山峰绵延一里,
横卧于碧波之上,犹如翠绿的屏风,这便是翠屏山。
翠屏山的名字究竟始于何时、由谁所起,如今已无从考证。
我满心感激徐霞客,多想时光能为他停留,让他再多记录一些翠
屏山的景致与历史。然而,八月十六日清晨,我纵然目光饱含深情,
却也留不住他匆匆离去的脚步。
清顺治十七年(1660 年),我仿佛穿越时空,跟随广西府知
府包嘉允登上府城南门城楼,细细打量翠屏山。它位于城南二里
处,只听包嘉允操着龙溪的闽南口音,吟诵起新作《翠屏秋水》:“登
南楼而眺,有山横亘,可数百丈。自麓跻巅,丰茸绿条,葱笼如织。
适当郡之门屏,而‘翠屏’名焉。上多石穴,下有幽泉,霞宿云屯,
互相吞吐。野老村翁,往来栖息。如当秋霖泛溢,一碧澄清,远
树浮空,月明如镜,鸟入波潭,鱼游树杪,湖山上下,固极畅观也。
至若飞岚积翠,蛟吸蜃嘘,或雾轻扬,云裳飘荡,一时烟景,尤
为绝胜。初夏之交,则桑沧变易,麦浪翻风,游子踏青,佳人拾翠,
- 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