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散文《泸西记》
P. 60

你能够阿谀奉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再不济,也可大智若愚,
大隐于市,碌碌无为。然而,你偏不如此,始终以天下为己任,
一心欲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你总觉得“世无公道”,今日参奏这
个贪官,明天弹劾那个污吏,后天又状告皇上身边的内官。你怎
会不知,在这皇帝昏庸暗弱、奸佞飞扬跋扈、阉党专权当道的时
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道理。可你为何还要如此坚持,
甚至在大明朝亡国之后,依旧固守心中那片净土,为其尽忠,死
而后已。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士大夫“忧国忧民”的铮铮铁骨!

      在泸西,关于你的留存,仅仅剩下一首律诗与“奇观”二字。《徐
霞客游记》中的“张继孟祠”已不复存在,“城隍庙”也迁建至
郊外石山。在弥勒,朋普息宰的皈依寺和寺中的“普名声投降碑”,
理应还在吧?于是,在暮春时节,我邀上弥勒文联的黄光平兄,
一同前往朋普息宰探寻。我们询问了许多人,却都无人知晓皈依
寺,只说村中仅有一座妙华寺。我猜测,妙华寺或许就是曾经的
皈依寺。在一位好心大姐的带领下,我们顺着村中房屋间狭窄的
小道,七拐八弯,终于来到妙华寺前。寺前大树下,有位乘凉的
老爷爷告知我们,皈依寺早已拆除,“普名声投降碑”在十多年
前被弥勒县的人拉走了。如今,只剩下两个柱础石狮,被搬到了
小学校大门前。

      我们经过几间雕栏画栋的古老房屋,那是熊庆来的故居。来
到小学门前,才知这里已更名为“庆来小学”。两尊并不高大的
柱础石狮,孤独地伫立在土红色的铁门两侧。这对石狮,往昔支
撑着皈依寺的檐柱,如今守护着村中的庆来小学,也算是“古为
今用”了。也许,再过几年,便无人记得它们来自皈依寺。弥勒
息宰,作为数学家熊庆来的故乡,为纪念这位中国数学界的一代
宗师,“息宰”现已更名为“庆来村”。我想,再过数十年,息
宰或许也会像你一样,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我们来到弥勒文物管理所,询问“普名声投降碑”的下落,
查看了文昌宫旁的所有石碑,却都不是。究竟是谁从息宰皈依寺
搬走了投降碑?投降碑上又记载着怎样的内容?我们更是无从知

                                   - 58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