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散文《泸西记》
P. 23

闪烁着细碎而迷人的光芒;单面襟短上衣不仅裹藏着束胸的古老
习俗,其上绣制小孩背衫的细密针脚,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美好
祝福。五色饭仿若打翻了四季的调色盘,染上了山川的斑斓;油
煎糍粑则包裹着柴火的温暖香气,每一口都是大地深情的馈赠。
祭田公地母时燃起的袅袅香火,龙山祭祀的庄严肃穆,丧葬仪式
的古朴厚重,还有那缠绵悱恻的《人龙恋歌》,共同编织出壮族
人民完整而独特的精神世界。2005 年,永宁乡荣膺“民族民间壮
族歌舞之乡”的美誉,法依村的虫茧巴乌与民间艺人王树兴,也
随着山间清风,将动人故事传颂至更远的地方。

      “铜木神鼓舞”,无疑是壮家人灵魂深处的激昂鼓点。春节
期间,我亲身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狂欢中。每逢春节,从正月初一
至十六,堂屋楼楞上悬挂的铜鼓,便如同发出了神秘而有力的召
唤。村里的男人们闻声而来,自由地加入这场盛大的狂欢,他们
敲击的不仅仅是鼓面,更是对来年五谷丰登的虔诚祈愿,以及对
灾祸病痛的奋力驱散。当村中老人离世,铜木神鼓舞便会彻夜奏
响,那激昂的鼓点如同温暖的指引,护送逝者的灵魂踏上归乡之
路。逝者的大姑爷和三姑爷在鼓点中身姿矫健,他们的身影逐渐
幻化为守护族人的坚毅图腾。传说这古老的舞蹈起源于遥远的奴
隶时代,谁家拥有铜鼓,便仿佛拥有了凝聚人心、率众出征的无
上威严。然而,铜鼓遵循着诸多严苛的禁忌:不见天光,远离红事,
拒绝女子触碰,打鼓前需以肉食虔诚祭献——这些古老的规矩,
早已深深烙印在壮族人民的信仰之中。更为奇妙的是,老辈人讲
述着铜鼓神曾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为防止他偷跑去龙宫与龙
女相恋,人们特意锯破鼓边、以红布包裹,遇江河时还用茅草绳
拴住——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传说,实则饱含着壮家人对铜鼓质朴
而深厚的灵物崇拜。表演之时,铜鼓为阳刚之音,木鼓为阴柔之韵,
二者一敲一合,浑厚的共鸣如涟漪般在山谷间扩散,舞者粗犷豪
迈的舞步,踏破了时光的界限,演绎出与别处铜鼓舞截然不同的
独特风情,彰显着泸西壮族独有的生命活力与精神内涵。置身其
中,我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深刻体会到了壮家人对神灵的敬

                                          - 2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