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散文《泸西记》
P. 22

泸西壮族文化散记

      我与泸西壮族文化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采风之旅。当踏
入泸西永宁这片土地,就像打开了一本古老而厚重的史书,而小
江壮族的故事,在岁月与山川的交织中,缓缓铺陈开来。

      在南盘江北岸的绵绵山川中,隐匿着一支自称“布衣”的壮
族族群,老一辈惯称他们为“沙人”,属黑沙支系。民国《泸西
县志稿》与《云南通志》,记载着他们于明代自文山、蒙自辗转
迁徙而来,在永宁乡法衣村落地生根的传奇。

      法衣村处在所卡山与阿鲁梁子这两座大山之间,静卧于海拔
八百七十米的河谷地带,与两千二百三十四米的高峰遥相呼应,
形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417 户人家、1767 位村民,守望着层层
梯田与悠悠河谷,以稻穗与玉米编织生活的质朴,用甘蔗、生姜
与黄果调和岁月的甘甜。小江河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银龙,日夜流
淌,滋养着近半山林,赋予这片土地蓬勃生机。那条蜿蜒十公里
的山间公路,宛如村子向外界伸出的友好臂弯,农用车驶过留下
的辙印,承载着壮家人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我沿着公路漫步,仿
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以及壮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
待。

      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完好留
存。壮族歌舞,如潺潺清泉,润泽着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我有幸
观赏到一场壮族歌舞表演,女子头上的银饰花帕,在阳光轻抚下

                                   - 20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