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散文《泸西记》
P. 20

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
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谁又能否认其创作灵感并非源
自民歌的滋养呢?《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民
歌中一脉相承,并巧妙融合了多种修辞艺术。

      我站在人群中,静静聆听着一首首民歌。“挂挂挂挂真挂心,
真心实意挂妹心;白天挂妹满山找,夜晚挂妹门前蹲。前门蹲蹲
狗又叫,后门蹲蹲猪又哼;青霜落满哥哥头,门前石板蹲成坑。”“太
阳落山山背黄,隔山隔水望情郎,白天想郎容易过,夜晚想郎愁
断肠。鹁鸪飞起望深沟,活不离身死不丢,死不离身活不散,不
恋到死不罢休。”在这两组民歌里,铺陈叙事、托物起兴,隐喻、
比拟、夸张、回环等修辞手法完美交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恋人
相思的深切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如此动人的篇章,着实让我惊
叹,又有谁能说它不是一组精妙的诗歌呢?

      往昔,人们借民歌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幸福,倾诉对生活
的感悟与体验。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日益富足,民歌摇身一变,
成为人们钟爱的娱乐方式,满足了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更
何况,当下倡导“挖掘、搜集和整理”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的“民
俗文化”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人们身处宽松的文化
环境,逢年过节各类比赛精彩纷呈,就连红白喜事也少不了“山
歌比赛”,这使得源远流长的民歌迎来了空前的传播与发展契机。

      如今,人们在风景旖旎的秀山上,不仅可以打打太极拳、跳
跳广场舞、溜溜鸟、乘乘凉,还能通过民歌来休闲娱乐,寻觅已
逝的青春岁月,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歌颂党的惠民政策,赞美
美好幸福的生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我,也被这热烈
的氛围所感染,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民歌的世界里。

      有了“演唱民歌”的强烈需求,“民歌商品”自然应运而生。
我在秀山周边闲逛时,恰逢街天,泸西各处音像商家门前纷纷打
出诱人广告:“民歌又来了!”MTV 民歌影碟、大容量 U 盘、
大屏幕平板电视、手机、手提电脑,以及大小各异、自带话筒的

                                   - 18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