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散文《泸西记》
P. 19
秀山“民歌角”
我与泸西秀山“民歌角”的邂逅,纯属一次机缘巧合。那天,
暑气正盛,我听闻泸西秀山山色灵秀,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便欣然前往。踏入秀山,只见山色葱茏,树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奇石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鸟儿的啼鸣声婉转悦耳,宛如一幅天
然的画卷,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当我漫步在山间,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顺着声音
的方向寻去,竟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在那绿荫遮蔽之处、
亭台楼阁之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这里,
便是泸西独特的“民歌之角”。
吸引众人纷至沓来的,不仅是此地宜人的清凉,更有那缠绵
悱恻、悠扬婉转,能轻易撩拨起人们喜怒哀乐、令人荡气回肠的
泸西民歌。在此之前,提及民歌,我虽有所耳闻,但内心深处,
也像部分人一样,隐隐觉得它不过是粗俗的“下里巴人”,难登
大雅之堂。然而,亲身来到这“民歌角”,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
认知的浅薄。
民歌,在诗歌领域实则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堪称诗
歌的源头、文学的滥觞。从《诗经》中的“国风”,到汉朝的乐府诗,
再到南北朝的民歌,以及唐宋时期的俚词,乃至明朝冯梦龙编纂
的《挂枝儿》与《山歌》……历代民歌,如汩汩清泉,滋养着后
人的文学素养与诗歌创作。就像刘禹锡那两首脍炙人口的《竹枝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