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散文《泸西记》
P. 14
无论是插花的巧思,还是和诗的才情,都让人由衷赞叹她“化
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小胡老师本名胡玲琦,原是上海徐汇区南洋中学的教师。
2001 年 8 月,她毅然踏上支教之路,来到泸西一中,承担起高一
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里,她克服了艰苦的条件——
在学生食堂就餐,于招待所栖身,远离家乡与亲人。但她从未抱怨,
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工作勤恳又不失童心。与同事相处
融洽,对学生耐心引导,身上的闪光点数不胜数。
小胡老师为泸西一中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工
作作风。以往,我们常因教学困境而抱怨学生不够配合,课堂气
氛沉闷。但听小胡老师的课,却是另一番景象:学生们踊跃发言,
积极互动,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听说读写训练一气呵成。就连
她策划的“我们走向明天”主题班会,也精彩纷呈,学生们的出
色表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他们的固有认知。从她身上,我们不
仅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方法,更被她敬业奉献的精神、乐观豁达的
生活态度所感染,也真正理解了支教工作的深远意义。
与小胡老师一同前来支教的杨凯老师,看到我们的唱和之作
后,也赋诗一首:
斩足绿意应属冬,
沥尽黄沙始到金;
枝残叶瘦春色旧,
青天不改明月心。
小胡老师将诗与景一同定格成照片,成为了永恒的纪念。
时光飞逝,一年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离别之情虽未到浓时,
却已悄然萦绕心头。写下此文以作纪念,但那些诗意的瞬间,以
及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千里迢迢投身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奉献精
神,又怎能用文字完全表达呢?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