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散文《泸西记》
P. 128
中摇曳,月影婆娑,整座山峰仿佛在拱手送别。包嘉允深知五峰
山灵性相通,倘若它夜半索要诗文,该如何回应?于是,他站立
船头,赋诗一首:“满湖其翠五峰秋,载酒闲吟并客游;万里江
天丹镜逼,十年怀抱使槎悠。参差叠壁摇星汉,隐见神龙舞浪沤;
今夜月明无限意,应随远鹤到沧洲。”
可惜的是,那些与包嘉允一同游历五峰山的人,姓名已无从
考证;他们所作的诗文,也因岁月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后,或许是因为“五峰水月”为月夜之景,且距离府城较远,
关于它的游览记述与诗文并不多见。除了包嘉允的《五峰水月》,
我还读到清代知府周采的《五峰水月》一诗:“清涟一泓水,皎
洁一轮月;上下相照耀,金炯鉴毫发……”以及民国张家骥的《五
峰水月》:“云封山顶雾封腰,仙掌插空万仞高。最是奇观三五夜,
晶球滚滚打银涛。”如今,昔日美景不再,泸川也已消逝,我只
能从前人的诗文中,去想象“五峰水月”的绝美风姿。
2
五峰山下的水域,与“知府塘”紧密相连。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郡人李佩瑶在《知府塘记》中,详细记载了这片水域的由来。
府城之南,浩浩荡荡的泸川奔涌而过,水流泄漏之处便是泸
川尾闾。川流之中有石头,石隙间积水成潭,水深处鱼儿肥美。
每当春光明媚、水落石出之时,明代的知府便会召集府城人士,
到潭中捕鱼,用于祭祀。同时,众人一同游览五峰胜景,与民同乐,
“知府塘”之名便由此而来。
在知府塘游览捕鱼时,人群熙熙攘攘,如车辐汇聚于车毂。
清晨,烟雾弥漫;夜晚,月光如水,景色变幻万千。这不仅展现
了广西府的繁荣昌盛,更体现了知府与民同甘共苦的情怀。
水落鱼出之际,人们环绕着水潭,手持千层罾网、竹具等器
物捕鱼。知府亲临现场,登高远望,把酒临风,悠然自得。当看
到潭水之上,杂树泛青,远烟笼碧,闲云飘荡,渔火点点;潭水
之中,渔网撒下,鱼儿跳跃,鸥鹭翔集,渔舟穿梭;潭水两岸,
- 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