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散文《泸西记》
P. 124

东华寺的宁静祥和。当时,烽烟骤起,警报声惊破安宁,闾阎被焚,
庙宇沦为废墟,本山的大雄宝殿也在战火中化为焦土。此后十余
年,荆棘丛生,佛像剥落,破败景象令人不忍直视。

      同治十三年(1874 年)癸酉,一场可怕的瘟疫在广西州(今
泸西)境内肆虐。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尸
骸遍野,秽气冲天。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佛祖仿佛显灵,庇佑苍
生度过难关。或许是人们相信这是佛祖的恩泽,各村头人商议后
决定重修东华寺。他们纷纷捐挂功德,积极筹备材料,召集工匠,
齐心协力开启这项浩大工程。虽说是重修,但工程难度极大,如
同开辟新寺一般。众人百计经营,耗费大量心力,历经五年之久,
才终于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时光流转至光绪甲辰年(1904 年)夏四月,杨成林在《东华
寺重修碑记》中,又为我们呈现了东华寺在不同时期的风貌。他
描述道,东华寺背倚紫微山,面向泸溪,北面苍松郁郁葱葱,如
忠诚卫士守护;南面清泉潺潺流淌,似灵动丝带环绕。登上寺中
高楼远眺,只觉万籁俱寂,仿佛置身空灵之境,浑然不知身处何地。
道光、咸丰以前,这里香火鼎盛,奉衣钵的僧人多达百余名,前
来供香花的百姓数以万计。寺中佛号声悠扬,与松涛声交融,宛
如美妙乐章。每当举行法事,音乐鼓奏,仿佛能令百兽皈依。而
四月的浴佛会和八月的龙华会最为热闹,届时四方信众纷至沓来,
红男绿女摩肩接踵,盛极一时。

      然而,咸丰年间的兵燹之灾,让这一切美好瞬间化为泡影。
东华寺在战火中遭受重创,殿堂楼阁大多被毁,只剩残垣断壁诉
说着曾经的辉煌。杨成林感叹,同治年间开始的重修工程,虽耗
费诸多心血,但终究难以恢复往昔盛景。

      尽管历经磨难,东华寺的精神与传承从未断绝。在艰难岁月
里,许多虔诚的信徒和仁人志士心系古寺。他们节衣缩食,奔走
相告,为东华寺的重建四处筹措资金。每一块砖石的垒砌,每一
根梁柱的搭建,都凝聚着众人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

      到了民国时期,社会局势依旧动荡,但东华寺依然在风雨中

                                  - 122 -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