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散文《泸西记》
P. 112
八尺,基宽一丈五尺,开辟四门,并修建四座城楼。明末,此城
被沙定洲贼目李竜索焚毁殆尽。
康熙元年(1662 年),知府万裕祚捐银七百两,所属各州各
捐六百两。自康熙五年(1666 年)起,至六年(1667 年)止,
修筑城垣、炮楼,城墙周长九百一十二丈,垛口一千二百零一个,
加高五尺。拦马墙、垛口、海墁、背城,皆用砖石建造。康熙
二十四年(1685 年),奉旨修城,知府高起龙捐俸修补加固。康
熙三十一年(1692 年),因地震日久,城垣、城楼全部倒塌。康
熙五十九年(1720 年),知府周采捐资修建东西南三座城楼。
乾隆元年(1736 年),因在广西府设“京局”,代替京城户
部“宝源局”铸币,奏请朝廷拨发库银重修四座城楼,重新增设
背石、垛口,使城池四周坚固完备。此时的广西府城,已成为一
座极为坚固的“砖石城”。乾隆四年(1739 年),云南迤东观察
使储之盘为《广西府志》撰写《序》时称:“比至(来到广西府),
则见鹤峰耸峙,翠屏横列,远近诸山,呈青献秀,历历可观。宝
源既开,商旅络绎,车马辐辏,百货杂陈,气象更新,俨称东南
一都会焉。”
广西府城,东城门名为“拱化门”,西城门叫“献瑞门”,
南城门称“清波门”,北城门为“拥祥门”。东城门楼叫“澄沙楼”,
西城门楼叫“望仙楼”,南城门楼叫“献翠楼”,北城门楼叫“耸
盖楼”。城门与门楼的名字,皆贴切而秀美。
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清朝将“广西府”降为“广西直隶州”,
府城也随之降为州城,此后又多次重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广西直隶州训导、姚州举人甘雨,在《司训泸西病中感怀》一诗中,
描述“州城”为“雄峙滇南第一州”,气势委实宏大!
民国七年(1918 年),淫雨连绵,城墙倒塌七处。彼时盗匪
猖獗,即将率众攻城,士民陈其礼捐资二千元予以重修。
解放后,因缺乏古城保护意识,1953 年,西城墙被拆毁;
1958 年,东、南、北城墙也相继被拆;至 1967 年,城基夯土被
掘挖一空,“城”的踪迹再难寻觅。如今仅留下“东门”“西门”“北
- 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