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散文《泸西记》
P. 114
时两水流量甚大,如两条玉带,环绕府城,此为“水抱”。
1970 年 6 月工农隧洞打通之前,东西两河汇集于“府城”南
面的矣邦池(龙甸海)中,形成浩浩泸川。泸川之水流至尾闾知
府塘处,被九溪山阻挡,水流从海门洞、小黑洞、老干洞、臭鱼
洞等“海眼”石穴漏泄,又从永宁河、小江河等“冒水洞”流出,
最终流至盘江。泸西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设置“漏
江县”,便得名于泸川之水的漏泄。
东华山、西华山、九华山、九溪山相互连接,形成山间“海子”,
即中枢和挨来“坝子”。
广西府城之南的“矣邦池”中,原有三座山峰,《徐霞客游记》
有所记载。东峰,即广福寺所在之山,因形似乌龟,故叫“灵龟山”,
此山为泸西“旧八景”之一的“灵龟出匣”(又名“东寺晓钟”);
中峰最小,叫文笔峰,因方圆如印,也叫“印山”,风水先生称
此山为“印浮水面”。明代广西府知府萧以裕在其上建塔,作为
“学宫”文笔塔,此塔犹如印把子,镌刻有“雁塔题名”四字。
后来,此山及塔皆毁,不复存在,现为居民住房;西峰,横若翠
屏,即叫“翠屏山”,此为泸西“旧八景”之一的“翠屏秋水”,
是府城的“案山”。因清代在其上建文笔塔,所以又叫“文笔山”,
1931 年文笔塔被拆毁。此山形似“鳌鱼”,其山西边的“鳌岛”,
石峰峭峻耸立,形似“鳌鱼”昂首。如今在“鳌岛”上建有“魁阁”。
翠屏山因解放后开挖石料,现已残破不堪。
矣邦池之南,还有“蝠岛”,即今天的“蝙蝠山”,形如蝙
蝠展翅;还有黄草洲,即今天的黄草洲村;龙甸村前还有龙岛,
形如蛟龙浮波;还有补矣岛,旧时“东山响水”汇集于此,依靠
它来观察池水“消长”。
广西府“一城一池”的位置,契合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枕
山”“环水”“面屏”风水格局。《古歌谣》如此描述: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
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
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
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 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