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阿庐文学:2018年第1期(总第38期)
P. 58

小说


            户却另有说法。有人说,他家不是迁移                          一个李家寨宣传队。宣传队在村里可吃香
            户,是从哪儿来的都不知道。是有一年饥                         了,有时还要拉出去在大队或者公社去比
            荒年,村里来了个外地讨饭的,李家人看                         比。要比赛,自然要排练,集训时白天排
            着很可怜,就让他在村子里讨要,结果,                         练晚上演出。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围着
            就不走了,时间长了,那讨饭的竟然也就                         他团团转。练习期间可以不下地干活,工
            “安营扎寨”了,后来竟成了李家寨的人                         分天天有。没有特长、出身不好也就是

            了。当然,现在谁也不会去追根寻底,不                         阶级成分高的、又生得有些着急的人,你
            管是什么姓,只要你生活在这个蓝天下,                         想挣这份工分都没门。朱增福虽然田间活
            就有你的生存地。                                   计不怎么会做,但是,只凭着出身,加上
                 要说朱增福,在李家寨大小也是个                       他拉二胡的本领,也能跟村里长得牛高马
            名人。虽说他不姓李,也不是什么富庶大                         大有一身力气的壮汉一样,10分的老公分
            户,但村子里的人都得让他三分。那个特                         雷打掉还要问天要。他不下地干活也无所
            别的年代,非常讲究成分,他家是实实在                         谓,反正是得一个壮汉的工分,只要有工

            在的雇农出身。听听这个出身,真是掷地                         分,就能分到粮食。
            有声,让人肃然起敬的。在那个讲究出身                             在备战、备荒的年代里,朱增福似乎
            的年代,没有比这个更有优势的了。父亲                         中了头彩。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要备
            死得早,老母亲带着他和一个妹妹,三口                         战,所以村子都设民兵组织。稍大一点的
            之家,小日子还算过得去。土改分房子时                         自然村就设民兵连,稍小一点村子的就设
            分得了李家大地主的一间半大房子。特别                         民兵排,村公所一级的就设民兵营。在选
            是上世纪60—70年代,正是他年青有为、                       择带民兵的人选中,自然要看出身。朱增
            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正是这个时候,恰恰                         福是具有百分之百的十足的革命性,光在
            是朱增福人生的辉煌时候,三十来岁,年                         这方面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大队营

            富力强。他没上过学,但不知道从哪儿学                         长非他莫属,还兼任李家村的民兵连长。
            来的本事,拉得一手好二胡。尽管不识                          这样,他一手枪杆,一手二胡,真是能文
            谱,但只要听过的或者会哼哼的歌曲,他                         又能武,文武双全。全村哪里还能找出第
            就能拉得如泣如诉。特别拿手的要数民间                         二个?就是那些高小毕业的秀才,也望尘
            小调《寡妇调》了,只要你愿意听,他可                         莫及。
            以拉得让你流眼泪。                                      白发老母亲看着儿子这么有出息,硬
                 他有这个特长,加之他也很听队长                       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整天叽叽歪歪,在众

            的话,村里有什么好事,队长都交给他                          人面前夸儿子,就是到地里山上找猪食背
            办。反正队长交给的事就是大事,不管怎                         柴禾,也精神抖擞,走起路来神采飞扬,
            样他都得尽力做好。那时,最流行的是跳                         全然不像个裹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妇女。
            “忠”字舞,有他的二胡伴奏,舞蹈更像                             朱增福的名字,在小小的李家寨里,
            模像样了。                                      怕是叫得最多的,也是叫得最顺的,名字
                 队长看他有这把才,就让他组织了                       好,一切都好。村里的人说:“朱增福,


            5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