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散文《泸西记》
P. 45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杨乾吉被擢升为
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军第三旅少将旅长,率部投入抗击日军进攻广
东的战斗。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广州沦陷后,他被调往四
川成都的中央军校担任高级教官。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杨
乾吉调任中国远征军驻昆明办事处处长,负责为入印缅作战部队
及后续的滇西会战开展联络与后勤补给工作。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初,因与上司意见相左,杨乾吉选择赋闲返乡。

      返乡后的杨乾吉,心系乡里公益,积极组织动员民众,修缮
了长达 6.5 公里的“绿普沟”(雨洒河),并修建丫勒控制闸门,
成功解决了普泽、雨洒一带九个自然村的农田灌溉难题,使得当
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民众生活得以改善。同时,他大力倡导发
展教育。当时,村里的学校设于村外半坡的碧云庵内,孩子们上
学路途遥远,且校舍破败不堪。杨乾吉苦口婆心说服族人,将祖
宗祠堂捐献出来,作为村里的学区公所,并积极奔走,动员各村
寨民众捐款捐物,筹建高等小学。

      杨乾吉生活质朴,性格豁达,乐善好施。回乡后,他身着普
通农民的对襟布衣,出行皆脚踏草鞋,徒步往来,从不骑马坐轿,
更不炫耀自己的官衔与过往经历。一日,在赶街途中,他见一乡
长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乡丁横冲直撞,骄横跋扈。杨乾吉当即喝止,
严厉斥责道:“为官者当为民谋事,如此摆架子,实在不可取!”
乡长被说得面红耳赤,只得当场认错。

      1945 年,驻午街铺乡的国民党担架团的一个排长,带着五个
士兵在大水塘街上设赌行骗,引发民众公愤,被群众擒获后押送
午街铺乡政府处置。途中,一士兵趁机逃脱,担架团竟倒打一耙,
声称:“乡上把这个士兵害死了,必须赔出一个士兵顶替,否则
绝不善罢甘休。”杨乾吉听闻后,孤身一人前往团部,找团长据
理力争。团长忌惮杨乾吉的威望,不敢再行纠缠。此外,午街铺
在昆明读书的进步学生张治安,在校期间常撰写文章针砭时弊,
并寄回家乡传播,因而遭到地方反动势力的嫉恨。暑假回乡时,
张治安被乡丁抓捕,投入县监狱关押。杨乾吉得知后,即刻邀约

                                          - 43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