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散文《泸西记》
P. 40
的男孩,取名“阿庐”。阿庐生性勇猛,在采集、狩猎和抵御外
敌中,勇往直前,战无不胜。他最终在与群兽搏斗中牺牲,人们
认为他的灵魂升天成神,从此将“虎”尊为“虎神”,并坚信自
己与虎有血缘关系,称“骨是虎造,血是虎生” 。阿庐,便成为
了“虎祖先”的象征。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和弥勒彝族《阿细先基》中,都有关
于虎创造世界的记载:老虎的四肢化作擎天柱,眼睛变为日月,
油成彩云,气成云雾,心为地胆,血作海水,肠化江河,毛变树
枝禾苗,内脏变金银铜铁,肾成磨石,虱变牛羊 。泸西葛颇创世
史诗《莫棉巴》也有类似传说:“虎脊为银河,虎背是天体……”
在彝族先民的认知里,天地万物皆由虎幻化而来,虎是世界的起
源和主宰。
古洞为居 迁徙传奇
阿庐古洞,作为泸西古老彝族先民“阿庐部”的穴居点,见
证了一个部族的兴衰变迁。它神奇秀美,深邃宏大,洞内景观奇特,
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中有河,洞外有泉”的独特景致 。
传说,阿庐部落的首领“阿庐”,在部族战争中率将士退至
泸西杨梅山下,被大海阻拦。追兵紧迫,阿庐一边抵抗,一边派
九员大将和十八彝女连夜搭建浮桥。当三十五座桥即将完工,最
后一座桥搭建的关键时刻,九员大将与十八彝女因过度劳累,纷
纷落入海中,化作阿庐九峰和十八洞穴。阿庐部落从此在此定居,
“阿庐九峰十八洞”和“阿庐古洞”的称谓由此而来。
“阿庐部”究竟从何而来?又于何时迁至泸西?彝文典籍《西
南彝志》《彝族源流》等记载,彝族始祖“希母遮”原居“牦牛缴外”
的“邛之卤”,即今四川汉源一带。传至“渎母吾”,迁至滇东
北的会泽、东川一带。“渎母吾”的六子,即彝族史称的“六祖”。
约西周末年,彝族聚居区发生洪灾,部落酋长笃慕(尊称为“阿
普笃慕” )率领民众迁至“洛尼白”(意为虎祖山或黑虎山)躲
- 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