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散文《泸西记》
P. 32
屋顶先铺上横梁、劈柴、木棍和松针,再铺上和好的粘泥,摊平
后用棒棰捶实,形成平顶土筑房。外观上大多依山而建,集中连片,
层层相叠,家家相通,户户相连。
那么,城子土掌房群落最具价值之处究竟在哪呢?想必你会
说,是它的古老。这里的每一间房屋,少说也有三四百年历史。
更具价值的是,它拥有其他土筑房所没有的独特彝汉风格。
城子古村的价值的确如此,但又不止于此。当你踏入城子村,
来到凤凰山半坡的“将军第”,便会发现,这座全村规模最大的
土掌房,大门为木架结构的八角飞檐形,工艺精湛,雕刻精细,
结构严谨。
“将军第”呈四合院结构,正房三层,左右厢房两层。柱头、
门楣、窗子乃至柱脚石上,都雕龙刻凤,极具汉族建筑风格,堪
称古建筑的标本或化石。而且,村中不少房屋都具有这样的风格
与结构。
城子土掌房可以说是彝汉风格的完美融合:外观保留彝族特
色,而层构和内部结构却是汉族风格。这种独特风格,标志着明
清两代“改土设流”政策下民族与文化的融合,是彝汉民族建筑
艺术完美结合的结晶。
据《泸西县志》记载,现今永宁乡一带的彝族大多从金沙江
流域迁徙而来,城子村古时是彝族白勺部的聚居区,建筑外观的
彝族风格便是证明。因此,城子最早的土掌房无疑是彝族先民所
建。后来,尤其是明清两代,北方汉民族因逃避战祸、“改土设流”
政令迁移或军屯制度等原因,大批涌入此地。彝、汉民族的深度
融合,造就了城子村土掌房珠联璧合的彝汉风格。这是城子古村
建筑艺术的重要价值,是其他彝族民居难以比拟的。
4
城子村土掌房群落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攻防价值,或许这种建
筑本就是为防御外敌入侵而建。
永宁河潺潺流淌,见证了无数战火硝烟。如今,随意走进一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