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散文《泸西记》
P. 33

户农家,都会看到类似的布局:大门两侧是猪厩、牛厩和堆放杂
物的小房,从中间石阶而上,进入正房再到楼上,然后通过楼上
小门可到达屋顶。

      由于不少人家的屋顶就是上一户人家门前的平台(场院),
所以能轻易进入另一户人家。加之左右屋顶常常相连或有楼梯相
接,又可从场院平台进入其他人家,直至走遍全村。这里曲径通幽,
宛如迷宫,若不深入其中,很难知晓其中奥秘。

      建盖这种奇特的民居群落,首先是受地势影响。飞凤山高度
仅 200 余米,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在如此狭窄之地,要容纳几
百户人家,只能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并创造空间。但为何这么多
人要挤在此处建房呢?难道这里真如传说中是块风水宝地?

      实际上,土掌房建筑群落是历史变迁中进攻与防御选择的最
终结果。明朝成化年间,广西(今泸西)土知府昂贵在此建造土
司衙门,将白勺(城子旧名)改为永安府,住户从原来的百十户
陡增至 1200 余户,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
府城格局。府城四周依山筑土城墙,北临护城河,城鼓楼建于河上。
东、西、南面各设城门,楼堡高耸,巍峨庄严,成为广西府一座
有名的大城。

      土司衙门建于飞凤山顶,有后衙、大堂、中堂、前厅,红楼碧瓦,
宏伟壮丽,雕梁画栋。府衙右侧是官府住户,左侧有宣慰使军辕(实
为土知府昂贵兵头衙门)。府衙前左右两边设有大小营盘(昂贵
兵营),形成犄角之势。在衙门西侧山腰还设有著名的“江西街”(传
说江西人在此售卖布匹、针织品的街道)。街道两侧兴建的房屋,
大多是土木结构的瓦楼建筑和少数两层的土掌房。

      百姓多数居住在土掌房和少数垛一层的土楼房(柱子中部打
眼,穿二盘,担楼楞,用土盖为双层式土楼),也有少数用竹子
铺盖的竹楼及木板铺盖的木板楼。部分富户盖的是四合院,主房、
耳房、厅房一应俱全,颇具规模。此时的住楼已有石基和柱脚,
上面雕龙刻凤,图案有八仙、二十四孝、大禹耕田等,还有雕刻
精细的各种奇花异草。

                                          - 31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