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散文《泸西记》
P. 34
昂贵土司有钱有势且见多识广,他的到来使城子村建筑在彝
族土筑房基础上,融入了汉民族风格。永安府在昂贵的经营下,
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盛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据《广西府志》记载,昂贵骄傲忘形,屠
杀无辜,“……被害之人聚讼连群,遮诉盈路,痛愤切于骨髓,
冤叫彻于苍天……”后来,广西府土照磨赵通派儿子赵琼身负诉
状,进京告发昂贵。明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 年),朝廷出兵问罪,
昂贵兵败自杀,家属被遣散。
因兵灾,府城大部分瓦楼被烧毁,土府衙门仅存前厅(明嘉
靖年间改为永安寺)。许多土著彝族远逃他乡,永安城一时几近
空城。历经数代,土知府时期的瓦楼建筑所剩不多,而土掌房因
其在建构上的进退自如和防火优势,得以保存并发展。例如,土
司府时期的大营盘、小龙树(传说用一棵栗树建成二十四间平房)
及小营盘上部的土司马厩的土掌房,共有近四十户民居,至今已
有五百多年历史。
昂贵死后,在明政府的安置下,大批移民迁入,形成汉多彝少、
彝汉共处的格局。汉兵进驻,实行军屯,设立哨卡,经多次修建,
最终形成了一座有“一宫(关圣宫)、二台(炮台)、三营、四桥、
六门、八碉”的“城子哨”。
进入清朝,城子建筑又有较大改进。古村城子留存下来的明
清建筑较多,仅飞凤山的层楼叠宅,约占 70%,大多是四合院土
掌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中最具价值的“将军第”,是
典型的四合大院,富丽堂皇,其雕镂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保卫寨子安全成为村子头领的首要任务,
而土掌房建筑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因而被广泛建盖。300 多年来,
城子村多次遭遇外敌入侵,但寨子从未被攻破或烧毁。例如清同
治、光绪年间红白旗闹事、民国赵光廷造反及丘北土匪罗四、罗
五率众来犯等事件,城子村虽遭受连续攻打,但全村居民无一受
伤,来犯之敌却伤亡惨重,最终溃败而逃。
难怪如今的游人和专家看到古村土掌房群落的建构后,不禁
-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