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散文《泸西记》
P. 189
殿。后来武庙一度被云游僧人占用,变得脏乱不堪。康熙四十年
(公元 1701 年),协镇王天祥重新规划建设,扩大了武庙规模,
还修建戏台,方便举行祭祀和观赏社戏。此后,多位官员和乡绅
不断捐资修缮、扩建,武庙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民国十年
(1921 年),泸西发大水,武庙部分建筑被淹,壁画损毁,之后
虽有修缮,但解放后又因用途改变、缺乏管理而破败。直到 1992
年,在新华村老年协会、泸西县洞经音乐协会的努力下,武庙才
得以修复,重焕生机。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让武庙更具沧桑感
和历史厚重感。
后殿墙壁上的《重修武庙碑记》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
冬十月,住持僧明映率徒弟所立。明映是武庙有名的住持,原本
是曲靖朗目山寺庙的传人,他在武庙和广福寺都担任过住持。在
广福寺时,他带领徒弟开垦荒地、偿还债务、赎回田地、重建殿
宇,让广福寺重焕生机。另一块《重修关圣宫碑记》由住持僧悟
徹在嘉庆五年(1800 年)秋八月所立,从两块碑文可知,明映离
开后,武庙因住持人选不当又逐渐衰败,可见寺庙的兴衰与住持
密切相关。《重修关圣宫碑记》中还记载了贵州清江协副将唐朝
臣捐资五两的事。唐朝臣是泸西名人,他骁勇善战,因军功不断
升迁,最后战死军中,道光皇帝亲自下谕祭文褒奖,并恩赐祭葬
银。泸西文管所保存的两件关于他的清代委牌,至今仍十分珍贵。
明清以来,泸西涌现出众多武官,或许与这里崇文尚武的氛围,
以及文庙、武庙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武庙
的历史画卷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我第一次来到武庙是在 2005 年 8 月,当时我在泸西县文化
馆担任馆长,因红河州文化普查,前来这里进行“洞经音乐”名
录的调查和申报工作。在武庙戏台上,我聆听了谭顺云等 20 多
人演奏的洞经音乐,其旋律时而悠扬婉转,如潺潺溪流,时而激
昂铿锵,似万马奔腾,宛如天籁,令人惊叹,即便与闻名世界的
丽江纳西古乐相比也毫不逊色。洞经音乐那独特的韵律,仿佛带
着我穿越时空,领略到了泸西悠久的历史文化。
- 1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