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菊畹村史
P. 42
期间,修配厂为了突击完成县安排加工炼钢钢炉,1 所配用的木制鼓
风风箱生产任务,曾在七天内不许睡觉的加班赶活,困了就在木屑上
打盹。修配厂为公社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张明山也转为集体制工人。
到了 70 年代初,全县兴起办“乡镇企业”,三塘公社在原修配
厂基础上新成立公社所属“五小企业”的“三塘煤矿”(矿址:旧城圭
山三眼井),我村朱四六第一批被抽去五小厂煤矿。公社五小厂维持到
80 年代初解散,原修配厂厂房转公社办养老院。1959 年,烂泥箐村王
汉文一家迁入我村,王是一位多面技能人才,他会铁、木、石、竹手
工技术。他的一技之长给我村的生产、群众生活带来便利,在他的带
教下,也为村后人掌握石、木、竹基本手工技术带出了一批后来人。
生产队分配的第二阶段:(1962~1981 年),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
单位,实行“三定”(定产量、定征购、定上缴任务)大包干分配办法,
大队对生产队定产量、定征购、定上缴任务,生产队完成“三定”任
务后自主分配。社员口粮采取工分粮加基本口粮再加照顾的办法,一
般为“三七开”或“四六开”或“对半开”;社员纯收入按劳动工分(包
括肥料工分、补贴工分)多少计算分配。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很好地开展了
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我村 1958 年也对基本农
地进行“一平二整”的改造,如对桃树田、大落洞边地,进行取石平
地,砌石垒埂。人民公社时期不足之处是统的多、管的死,影响了农
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出现了“单一经营”和“大锅饭”、“平均主义”
等弊端。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