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散文《泸西记》
P. 87

民国初年的楷书游记诗与清末“补天”榜书,书法精妙,暗含匡
扶社稷之意。

      穿过魁阁,便来到望海楼,现辟为观音楼,二楼供奉着佛教
的观音、文殊和普贤三位菩萨。再往上是真武宫(祖师殿),祀
奉真武大帝,殿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三进间,左右墙
壁塑有诸位天君像,神态各异却面带和善。殿外檐下嵌有多块石
碑,记载着寺庙维修与功德事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祖师殿厦
柱上挂着“真心敬老老来福,诚信敬神神保佑”的对联,殿前小
屋为桃笑老年活动中心,体现了以敬神之心孝亲敬老的文化理念,
与儒释道倡导的思想相契合。

      祖师殿后原是祀奉太元圣母的圣母殿,2000 年改为玉皇殿,
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女娲娘娘、地母娘娘等道教神仙。过
玉皇殿是通明阁,2001 年改为“万世师表殿”,供奉孔子、文昌
帝君和仓颉,成为儒家文化的祭祀场所。山顶的三清殿,采用二
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供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巍
峨矗立在山巅。

      桃笑山玄天阁的建筑并非一蹴而就,明代始建真武宫,后陆
续增修灵官殿、净乐宫;乾隆年间鼎建通明阁;光绪年间新建魁阁;
清末建成三清殿 。历经数百年的建设与修缮,这里的建筑融合了
儒释道三教文化,不再是单纯的道教场所,而是成为多元信仰并
存、相互交融的文化圣地,体现了民众就近朝拜、心灵皈依的需求,
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并蓄的特质。

      桃笑山声名远扬,与明末修道者唐文显的传奇故事密不可分。
据乾隆《广西府志》的《唐仙传》记载,唐文显,初隐于天马山
麓的香泉寺岩洞(后人称“初隐岩”,岩壁刻有“仙基”二字),
常佯狂行事,被称为“唐风子”。他在此隐居一年多后,妻子寻来,
他挣脱束缚,转至桃笑山桃源洞继续修行。

      唐文显行为奇异,能预言祸福,且多有应验。崇祯壬午年乡
试前,有人询问中试者,他说“一刀两截”,发榜后果然是段仁(断
人)中举。他还曾预言牛生病能愈、沙定洲祸滇等事,皆一一成真。

                                          - 85 -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