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散文《泸西记》
P. 195
详细记载了此事。泸西的张李氏深谙妇道大义,年轻时与丈夫张
士仁齐心协力,操持内外,半生勤劳积攒了些薄产。丈夫去世后,
无儿无女的她,将积攒的一百两银子捐赠给观音寺,交给住持尼
僧通莲作为永久香火钱。通莲担心银两被浪费,请街邻贤达帮忙,
用这些钱买得赵昺、赵昱、赵昇等人祖遗的三家村水田一块,作
价饷银四十五两;又买得王之藩、王之恒及儿子王洪小、长庆等
人祖遗的黉水塘东边水田一块,作价饷银五十两整,两块田共花
费饷银九十五两,余下五两用于交税和刻碑。买来的水田由住持
自行耕种,永远作为供奉佛菩萨的香火田。施银置田的费用及剩
余金额,账目清晰明了。从状告黄正侵占、收回寺田,到妥善处
理张李氏施银置田一事,足见观音寺主持尼僧通莲性格刚强、能
力出众。
寺中的《子孙殿重修碑记》同样令人感慨。碑文写道:“鹤
山之南,群山叠翠,名为连珠,宛如城东屏障,皆是泸西的名山。
其中有一山峰,地势独特,古木成荫,怪石嶙峋,是城东的胜地。
古人爱慕此地山川之美,修建观音殿宇,并建楼相配,塑造子孙
合堂圣像。雕梁画栋,楼宇高耸,不逊色于西方天竺的佛国,宛
如南海普陀,香火不断,游人往来,是合州的胜境。但前楼年久
失修,土崩瓦解,摇摇欲坠。住持向我请教:‘我供奉香火之余,
辛勤纺织积攒了数十两银子,修大门内的石街石级花去十余两,
仅剩下一半,想要重修中殿,却力不从心,该怎么办呢?’我回
答:‘你一人之力怎能支撑起大厦?合境有许多善士,为何不邀
请他们一起捐资修缮?’住持觉得有理,便恭敬地邀请善士。诸
位善士果然欣然捐资,又得刘春和负责召集工匠、筹备材料。不
出一个月便大功告成,崩坏之处得以扶正,朽腐之处焕然一新,
满堂彩画,圣像殿宇皆焕然一新!因此记录下来,以传不朽。”
此文由生员宋永年作序,生员王政书写,文笔优美,字体俊秀。
而立碑的住持尼僧心顺等人,勤劳纺织积攒资金修寺,一心向佛,
苦心经营,令人敬佩。
同治十年(1871 年)四月上旬所立的《重修观音寺碑记》,
- 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