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散文《泸西记》
P. 196

落款为“钦加提督衔署开广总督刚安巴图鲁张保和偕室清河氏男
金顺谨记”。碑文写道:“自古以来,寺宇的创建向来艰难,修
补相对容易,这也是人生分内之事,何必要刻碑以传后世?但
独自为善而不求人知,于自身而言是好事,可若无法鼓舞他人
向善之心又该如何?现将开支明细罗列如下……以上总共用银
一百二十三两七钱九分,花费不多,但殿宇圣像焕然一新,并非
借此邀功求名,特此书写以劝勉那些好善乐施之人。”行文简洁,
字里行间尽显武人豪迈气概。

      张保和,道光二十年(1840 年)生于今师宗社糯村,彝族,
后入籍泸西。他凭借军功官至总兵官,受封“建威将军”,获赏“刚
安巴图鲁”勇号,1876 年卒于湖南永州任上。张保和幼时家境贫
寒,成年后身材魁梧强壮,勇力过人。咸丰年间,他投身广西(今
泸西)游击营,练就一身武艺,尤其擅长使用一把三尖大铁叉。
咸丰六年(1856 年),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回族、彝族农民起义,
张保和随广西营军征讨。作战时他赤脚上阵(自幼养成不穿鞋子
的习惯),挥舞大叉奋勇拼杀,得到上司赏识,被委以兵目之职。
咸丰七年(1857 年),圭山彝族义军首领李文兴占据雨洒、丫勒
一带,声威大震。广西直隶州州城士绅推选武解元张联奎为练首,
率民团进剿,却被义军击败,张联奎也在小茨凹山被斩杀。义军
乘胜进军州城,官绅惊恐万分,急忙命令张保和率官兵阻击。张
保和在果吉大桥一带设伏,待义军一到便发起突袭,义军因疲劳
应战,最终被击溃。经此一战,张保和升任广西游击营守备。

      同治初年,贵州苗族义军首领陶三春聚集万人,占据滇、川、
黔三省交界处三江口猪拱箐的吴家屯,与官府对抗。吴家屯地势
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壁陡峭,河水湍急,且外围有三
个隘口及二龙关阻挡,义军修筑坚固堡垒,道路上设置铁蒺藜和
荆棘障碍,防守固若金汤,官军多次进剿均无功而返。同治六年
(1867 年),张保和奉调随岑毓英征讨。抵达猪拱箐后,他仔细
侦察,发现三隘口中的大溜口路径虽险僻,但布防较松,于是决
定从此处突破。为确保一举成功,他想出一条妙计:半夜让士兵

                                  - 194 -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