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菊畹村史
P. 84

了我村第一家外出过现代化春节模式,把节日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这种新型与传统结合欢度春节方式,有一定的创新引领作用。接受新


              事物、与时代同步,这就是今天的菊畹村。

                    改革开放后,以农为本的村民以地为根:在农业这篇大文章中,


              他们以不同方式,相同的农业土地为基础,选用新品种,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集小规模(几亩地连片),种粮、种经济类作物,淘汰产量

              低、没市场份额、生长周期长的品种。在保留传统种包谷、栽烟的前


              提下,部分人家紧跟市场,种蔬菜,栽三七、栽中药。并以不同方式、

              交叉耕作或套种结合,提高品种间互补性。他们中有侧重种粮为主、


              有侧重栽烤烟为主、有侧重种土豆(土豆属粮食也属蔬菜)为主、有

              侧重种蔬菜为主、有侧重栽中药为主。他们的侧重不是单一,也不是

              专项,而是把侧重重点与种其他农作物种植有机搭配,实现耕地种植


              主、次结合,品种多样化。他们善于总结,用自己的辛劳、勤奋,结

              合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精耕细作、耕耘不休直至取得成效,

              使地间种植面貌,一季一新或一季多貌,随着农机投入量增多,村民


              逐步趋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今天的菊畹村家家户户都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变化中虽还有差距,但都是在向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走在勤劳致富前面的代表人物是:张永刚、张建云、李建勇、张关林、


              张纪刚、杨红兵、王老红、胡正林、张建品、张云红。张云红从 1999

              年试种野生重楼开始,经过 10 年的探索,成为一名专业中药种植户,


              他出资 3 万元印 3 万余本中药栽培技术手册,免费发放(含省外)用

              户。在政府帮扶下,村成立了中药协会,对推动三塘乡发展中药种植、



                                                    — 80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