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菊畹村史
P. 74

公路两侧路基砌石、路面扩宽至 6.5 米,路面全混凝土硬化,经改造

              后的出村公路,已成一条宽敞整洁的新公路。


                    公路通了,汽车的无比优越性得到体现,更体现了路通通经济、

              通发展,菊畹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公路。


                    生活用水是人们最基本生存条件之一。90 年代前,我村村民用水

              都是靠村的“龙潭”提供,牲畜饮水是村“大塘子”和“长塘子”。大

              塘子因塘小和缺正常水源,一般到 3~4 月份就没水了,牲畜饮水就要


              到长塘子。1975 年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针对村牲畜数量增多,牲畜饮

              水又主要是长塘子的水,若遇到旱季严重年份,长塘子的水也会干涸。


              为解决牲畜饮水的后顾之忧,村请来推土机,对大麻塘按蓄水要求,

              进行推土围坝处理。经处理后大麻塘蓄起了水,在之后的 30 多年间,

              特别是遇到严重干旱年代,水也没有干过,它彻底解决了全村牲畜饮


              水或其他用水。大麻塘坝塘水,既成为村牲畜安全饮水源,也为邻村

              牲畜饮水提供了帮助。

                    我村的生活饮用水,自建村起,一辈辈村民都是去村龙潭挑水吃,


              龙潭山泉水从水质上讲是最好的,它来自于地下泉水。但此泉水不属

              地下流淌之水,而是森林植被的蓄水,因此,雨季涌水量较大,旱季

              反之小。一般情况地下水能正常维持全村人民的生活用水,若遇到严


              重干旱年,地下出水量会大减,会造成用水紧张。在 60、70、80 年代

              都分别遇到出水量极小缺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会天不亮或


              半夜去排队挑水,水井(龙潭)里水少,还只能用瓢一瓢瓢舀水入桶。

              更严重缺水时,只得离村到 1 公里外的黑烂泥塘或小秧田去用马驮或



                                                    — 70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