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阿庐文学:2018年第1期(总第38期)
P. 81
散文
九溪山——大有可观
吴云涛
永宁乡境内有座九溪山,据说因有九股溪水从山间流出而得名;山上有座
九溪宫,因建于九溪山而得名。这种命名方式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近者如本县
逸圃天马山下的天马寺,远者如昆明五华山的五华宫。久闻九溪山大名,何妨一
游!
一个周末,骑上单车,从中枢出发,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九溪山山脚
下。上山的水泥路光滑平整,只是坡度有些大,半个多小时后,一头大汗,来
到了半山腰,终于可以一睹九溪宫的真容了!
远远看去,最醒目的是大门正对的照壁上一个硕大的墨写的“道”字,
很明显这是一处道观,然而从山门旁墙壁上的文字来看,这儿原本却是一座寺
院,名为九溪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可惜很快毁于改朝换代的熊熊战火;清
代复建,还一度改名为万慧寺,可不幸又毁于民国时期的一次意外失火;旋即
复建,之后又毁于文革浩劫,真是多灾多难啊!
眼前的建筑,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社会热心人士募款兴建的,只是九
溪寺变成了九溪宫,佛寺演变成了道观。不过,屡毁屡建,也足见历代泸西人
对九溪山的钟爱!
带着沉思,走进正门,迎面是一尊崭新的关公像。县城东门外就有座关帝
庙,在我的印象里,紫微山上好像也供着一尊,不过这尊全身金光灿灿,手持
兵器,显得更威武一些!殿内十分清净,只有一位看管的师傅。殿前有几个香
炉,大小、形状、材质不一,与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都不同,颇具特色。大殿
上还供着道教的诸多尊神,看上去也都比较新。
出了九溪宫,背后是一片苍翠的竹林,面积大约有几十亩。据说林中有
一座建于明代的灵塔,经文物部门考证,是泸西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僧人墓葬。
可惜草深林密,转了好一阵都没有找到。不过其他的和尚墓倒是见到了几座,
都是清代的。明清时期,泸西佛教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这也难怪,明清两
代,泸西为广西府,管辖范围颇广,一度是滇东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一位正在山坡上劳作的农人的热心介绍下,我在位于九溪宫下方的一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