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阿庐文学:2018年第1期(总第38期)
P. 114
泸西县第五届“阿庐文学奖”征文选登
祈报,所遭咸丰丁巳(1857年)之变,兵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燹蹂躏,半成坵墟,过之者不胜故宫禾黍
之伤。周君(周兴仁)治庵,乃集同志醵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辉;
金修复。新建大门三楹,村人踊跃输将,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共襄善举。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冬月
初二日开山,以迄十二年(1886年)不三 蹉跎莫遗韶光少,人生惟有读书好;
月,而告厥成功。垣墉耀日,栋桷凌云,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复旧观而妥神灵,周君之力居多,马爰将
捐金,各善信芳名,勒之贞珉,以为后之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向善者劝时。庚子十一月之吉吏部拣选知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县,甲午科举人詹太和谨志。” 还有一面,明显的是磨平掉原来的
其二,为《重修紫芝庵并塑诸神像 一首诗,而后再刻上去的,文字和雕刻功
记》,为云南陆军中校窦家宾叙写: 夫,大不如前。文字如下:
“泸西下西区距城五十里,村名阿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
梭白,村南一寺,名曰紫芝庵,载诸县 倍。
志。山水风景冠著一乡,始建于明,续修 民国三十二年合村仝立,居士唐嘉材
于清,年烟代远,宅宇倾圯,墙壁倒坯, 敬书。”
神像尘腐。村间士庶,不忍久视其颓败, 我一直猜想,柱础石墩上的这五首
有周君兴仁等倡首,得善男信妇补助,捐 诗,应该也是陈菊潭的诗作吧?因为它的
资重修,再塑神像。正殿前殿,左右两 笔迹和文彩,大有《菊谱新诗》的风格。
厢,前面大门,自明国丙寅延至已巳年, 紫芝庵始建于明,陈菊潭又恰好是明末清
村人等竭尽心力,其功始成,殿宇神像, 初人,曾经隐居于泸西逸圃天马寺。难道
焕然一新。前后计数公欸用去四百余元, 他晚年回来之后,又在村中倡导,修建此
男女捐资一百余元。工程千余,恐后人未 庵,以供其在此读书,安享晚年?也许是
详先人之心苦,勒之贞珉,以示劝善云, 吧!
时已巳冬末,云南陆军中校窦家宾谨志并 离开紫芝庵,做客回来的路上,我
书……” 掏出手机,拨通了午街铺镇党委书记的电
最难得的是两个柱础石墩上的诗文, 话,请他过问一下百菊村重建紫芝庵一
四面皆有,为飨读者,也抄录如下: 事,千万别毁了那几块石碑和两个柱础石
其正面为:“紫芝庵中清风飘百代, 墩,这可是记述紫芝庵和百菊村的历史文物。
三圣殿下明月照千秋;诸圣降临诗句成沧 他爽快地答应后,我的心,像是落下
海,众姓虔诚苍石作泰山。” 一块石头一样轻松。
其余三面,共有诗五首: 别了,我美丽的百菊村和紫芝庵;别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了,我苦涩而又快乐的青春年华!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