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菊畹村史
P. 24
搬迁而在紫微山重建,殿为致和观的大殿,建于明朝万历三年(公元
1575 年)。
距村西北约 1.6 公里,是我村原进城赶街(集)路老横坡(注:
坡名)上的一个休息场地“歇场”(注:地名,是解放后我村与龙甸村
地界分界点)。自歇场起,即进入我村地界,在歇场上方至今留存有一
段约 200 余米长“古驿石阶道”;距村东北向约 0.7 公里社得,也留存
有一段约 50 米长“古驿石阶道”。这两段石阶道,属清广西府(今泸
西)辖丘北时,泸西到丘北古驿道上的两小段路,因古代在路面铺了
石头而保留至今(注:驿道,指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另:
古驿石阶道,今紫微山公园内也尚留存有约 200 余米一段)。
《泸西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广西府有‘省驿道’及‘州驿道’
两类”。清朝泸西到丘北经我村这条古驿道,是广西府、(广西州)时
期的驿道。清初,泸西为广西府(隶属云南布政司),辖师宗、弥勒、
维摩(今丘北)三州十八寨。从府治地(今县城)到所辖维摩州有一
条经过我村的古驿道,途径:由府治地(今县城)出城东门(又称,
拱化门;50 年代拆除)到矣邦(龙甸),经龙甸土地庙(紫微山)、巨
湾、二塘、三塘(今塘房村),……过南盘江抵达维摩。这条驿道既是
清官府的驿路,同时也是两地民间人员来往的商贸之道(注:这条驿
道从清朝到民国至新中国的 60 年代末,一直都是泸、丘两地人员来往
的主要通道之一,70 年代后才逐渐废弃)。清广西府在该驿道上 15 里
设一塘(注:塘,指汎塘;里,指古代的“里”,没公里、华里之分),
“头塘”在毕块村前、我村后。故,从清朝始,我村与毕块村到城(县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