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阿庐漫歌系列之《情怀阿庐》
P. 9
情怀阿庐
的风景。”想起母亲打草席:“门缝里钻进的风是经线 / 屋檐下
滴落的雨是纬线 / 母亲皲裂的手编织着艰难的岁月。”写铁匠父亲:
“到老都没打过铁绣球 / 他的煤炭火已经熄灭 / 家里明晃晃的刀
镰斧锄 / 依旧闪耀着他的坚毅和钢强。”怀念祖母:“山上的树
木生长出一片片绿意 / 坟前的素馨花也悄然开放 / 散发着清幽的
香气 / 就如祖母生前的谆谆教诲。”回家过年:爆竹声“炸开又
消散 / 像一句欲言又止的乡愁。”桑梓在杨俊笔下平凡而又和善,
在笑容、泪水、寻问与追寻,贴近抚摸时,泪水是最澎湃的唁语,
闪烁着纷披恩泽的光芒。
《阿庐漫歌》之“彝王阿庐”,是一腔热望对于一首长诗的
精彩诵读。“彝王阿庐”根据泸西民间故事“阿庐传奇”和“魏
王点兵”创作,全诗分序诗、尾诗共 11 节 1300 余行,叙诗素材
来源于缓慢生长又急迅更替的民间,流布于逐渐荒凉的民间,堪
称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别传。杨俊从历史与传说中的汪洋中
汲取其精华,在宏大的叙事情节、语言、结构方面倾注了积沙成
塔的心力,达到了清晰流畅、易记易唱、琅琅上口、引人入胜的
创作效果。在杨俊“乐此不疲”付出无数心血的艰辛努力下,“彝
王阿庐”的故事,犹如拂去时光尘埃的遮掩,从蕴藏深厚的民族
民间文化源泉中,静静地流淌出来。
《阿庐漫歌》是杨俊诗歌写作的一部生命册。那些扑面而来、
擦肩而过、蓦然回首,欲说还休的阿庐大地上的物事,在杨俊越
过一座又一座山丘,经历一桩又一桩事情,邂逅一个又一个风景
时,诗意相伴独行,诗行落笔成书,既是一片土地情韵深长的浪
漫史,亦为杨俊行走人间往往脚下沉重、眼中有泪、心中有爱的
如歌的行板。在抄袭以及人工智能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当下,
杨俊诗歌写作的状态就是一种底层写作的当下状态,无意模仿,
不图虚名,没有功利的诗歌写作之前(抑或发表之前)是沉睡着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