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菊畹村史
P. 92
头到村中,多次深入现场或深入农户家中,帮助解决问题。在对村中
道路两侧墙体粉刷、绘画基础上,按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分步实施:在
龙箐公路转我村公路口处,新建了一座仿古“菊畹”烽火台标志物,
提示路人即将进入一个集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自然村—菊畹
村。进村公路两侧都种上了樱花树;出村路口(分岔点)、村正面小坡
处作了景观绿化景点处理;村中道路两旁,也分别作了修饰性与村貌
景观相宜的绿化或装饰处理,使村道路两边装饰与村建筑美观协调。
村中道路装上 30 余盏太阳能路灯(后改电灯),进村第一印象是道路
干净。建筑方面,先后建盖了一栋村办公室含老年活动室(后改村史
室)、临时性中药材种植协会展览室、一栋农家乐餐厅、一栋村民公益
公房(含厨房)、一座仿古四合院,分性別公厕。并按其功能都分别设
置于不同区间,但又处在互相协调的功能区范围内;在村两个最佳位
置点修建了两个功能不同的小广场,一个为舞蹈健身广场;一个为健
身活动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 10 余套);人员集中处设置了宣传栏;
为便于体育运动和综合运用,将篮球(灯光)场置于村边,可使球场
功能多用;为突出村建筑石墙青瓦的风格特色,将村中部分道路铺成
石板路面而相得益彰;为给进小箐林中观光者提供方便,在林中修建
了 900 余米的观景石板路;完善了村前环村路的硬化;对村老式瓦房
进行防震加固;将 76 户原瓦房瓦换成水泥瓦(每户负责外墙体粉刷);
对新建房要求外粉刷贴上石板更显特色。在公共卫生环节,新安卫生
厕所(移动型)84 个;建立了每天扫街心道路的制度;对垃圾实行回
收,垃圾集中送乡垃圾站处理;为方便群众生活需求,新装了村民太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