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阿庐文学:2018年第1期(总第38期)
P. 121
文艺评论
会专刊后,有和我的感叹——原来泸西是
这样的丰富与丰满。
是《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饱 品《阿庐文学·红河
蘸泸川之水,激起了“红河之浪”。不
知是笔者孤陋寡闻,还是笔者“一见钟 州北部七县市文学创
情”,我觉得红河州的文坛,尤其是作家 作笔会专刊》有感
圈子里,从来没有像2017年下半年一样火
过。泸西笔会后,作家们纷纷起笔抒发自
己的感情,这倒不完全是为了“完成作 吴 波
业”,也不是吃人的“笔短”。我们从泸
西笔会后,一篇篇美文不断通过“泸西文
联”微信公众号刊发出来,一个个作者不 许久未读书了,自打毕业以后两三
断跟进或点或评,一篇篇文章被上级刊物 年的时间,大概都没有碰过书本。
所采用,就可略见一斑。直到今日,泸西 大学的时候喜欢到图书馆搜寻一些
文联应笔会而创建的“红河情文学创作交 世界未解之谜各种系列的书籍翻阅,填补
流群”,依然很热闹。相形之下,笔者加 自己的好奇心,打发闲暇的时光。毕业后
入的红河州内外的一个个“文学群”,就 忙着考试、忙着找工作、忙着维护好自己
相形见绌了。12月16日,也就是泸西笔会 的小圈子人际关系,总之,“忙”得没有
过后5个月,笔者在蒙自主持《红河美食 时间再看一本书!也在某天突然顿悟高尔
大典》编撰研讨会,与会者中的几位,是 基说过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
泸西笔会的参加者,我们在一起闲聊时, 后顿时觉醒害怕自己真的越来越笨,吓得
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回味起“泸西笔会” 赶紧在网上买了几本书,可快递还没到
来,我们还沉浸在泸西笔会的氛围中。因 呢,看书的那种兴趣热情又一下消失得无
此,今天笔者说是泸西文联用“泸川激起 影无踪;等书籍到了,再翻阅,苦笑自己
红河浪”,应该是不为过的。 冲动购物,随手翻看几眼,便将它们压入
当然,《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 箱底再无见光之日。
也有瑕疵。或许是因为人手太少造成的。 就 这 样 反 复 几 次 , 自 己 也 怪 无 奈
《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编辑者“手 的,于是再没在网上购买书籍。但,书
下留情”,“举刀不够力”,对所收录的 总是要看的吧?于是用最方便快捷的办
文章没有狠心“砍”。笔者认为,一个刊 法——在手机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上
物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如果把《阿庐文 每天晚上都选一两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学》作家笔会专刊,改为《阿庐文学》作 听人阅读。刚开始还好,可后来慢慢厌倦
家笔会选刊,也许更完美。 了这种“听书”式的“读书”;跟朋友闲
时光悠悠,辞旧迎新。愿泸西文联借 聊,朋友推介一个叫“樊登读书会”的
泸西笔会和《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出 APP,线上可以看很多的书籍文章,线下
版之东风,给2018年红河文坛,继续“加 也有书友见面会。朋友打趣说,一年读30
热”。 本书,明年的今天你就换了一个人,不再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