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阿庐文学:2018年第1期(总第38期)
P. 120
文艺评论
泸川激起红河浪
——读《阿庐文学·红河州北部七县市文学创作
笔会专刊》有感
吴家德
2017年冬至前后,红河大地狠狠地 在读《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时。我仿
冷了一把。那高山上的凌条子尚未完全融 佛又回到了被土司文化渗透了“城子”,
化,马牙霜铺天盖地地袭击来,就连北回 又仿佛回到了雨中与撒尼人共舞的“小河
归线穿境而过的蒙自坝也没有例外,也格 边”,我仿佛又品尝到了“红高原梨”的
外的冷。 清甜,我仿佛又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绿茵场
然而,我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冷,为 上“临门一脚”的痛快。我的身边,仿佛
什么? 又再次站满了那一位位曾经多次在报刊上
因为,2017年7月中旬,在红河州北 看过但未曾谋面过老作家,仿佛又再次出
部泸西县召开“中国梦•红河情”红河州 现了一个个的新生代作者——80后、90
北部七县市文学创作笔会(以下简称泸西 后,还有那几位顶起泸西文联整个天的女
笔会)的余热还在温暖着我,更主要的 性作家。
是,泸西文联邮寄来了《阿庐文学》作家 是《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撕
笔会专刊,继续为我的生活增加了热量。 去了阿庐古洞对泸西的遮掩。作家莫独的
手捧《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我 “7个词条”,赵钰的“在火一方”,前
感慨颇多。我有什么感慨,还真不好说, 者注释的不仅仅是小河边7大“轶事”,
不过我突然想到,泸西不是有一条泸川 更是泸西深远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精
吗?红河州因有一条红河而得名,因此, 编”。后者用火热的笔墨,燎开了遮掩泸
我的感慨,一言以蔽之,就是泸川激起红 西的一块块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泸
河浪。简单地说,就是泸西的文学现象助 西。卫汉骞的诗,用“现代”与“古典”
推了红河文坛的潮涌—— 结合的手法,诠释了泸西的“现代”——
是《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把 高原足球训练基地、高原梨及“烧洋芋的
我拽回到了流火七月的泸西。拜读泸西文 大嫂”……,描绘了泸西的古典美——古
联主席所作卷首语,细品专刊中一篇篇散 村、古洞、古人及传承古老的篝火。80后
文,一首首诗歌,一幅幅摄影作品及两篇 美女诗人李丹,用包含深情的笔墨,用诗
评论文章,回想诗人于坚在笔会上那像 歌展现了红高原泸西的春夏与秋冬……
“打机关枪”似的朗诵自己的诗作,我看 《阿庐文学》作家笔会专刊,仿佛就是泸
到了泸西乃至红河“文学,引领前行的灯 西的“百科全书”,哪怕是未曾到过泸西
塔”,我领悟到了“诗领导生命”内涵。 的读者,也会在读完《阿庐文学》作家笔
118